当前位置:

《凹里红痕映初心,华电暖流续新程》

2025-08-28 14:38:04 编辑:拓

7月11日,华北电力大学‘童’心筑梦,‘阜’见未来”暑期实践队与河北省阜平县凹里村希望小学共同展开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助力乡村教育与红色基因有机融合。国家领导殷切嘱托:“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积极响应号召、推动红色基因在孩子们心中开花结果,实践队参观了凹里村顾家老宅红色遗址。

图片1.jpg

图为实践队抵达凹里村

至顾宅,往事入耳——李老师带领实践队前往凹里村,一路将顾氏一族的峥嵘往事娓娓道来。待抵达村中顾宅时,那些峥嵘往事已悄然入耳,在众人心中沉淀。“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这句振聋发聩的呐喊,也正是抗战时期顾氏一族挺身而出的精神写照。在山河破碎、风雨如晦的岁月里,顾家儿女明白“无国便无家”的道理,满怀着炽热的家国情怀投身救亡图存的滚滚洪流。顾棣与兄弟姐妹们于枪林弹雨间毅然选择舍家卫国,以“保国即保家”的信念为驱逐侵略者奉献全部力量。从这段故事中,实践队员们体悟到了顾家先辈们投身革命的热血抉择,这也为实践队员们展开后续的红色教育课程提供了鲜活的教材。

图片2.jpg

图为李老师介绍顾氏老宅

览顾宅,遗迹可循——刚进展厅,就看见顾氏一族的英勇事迹。“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即使抗战时期环境艰难,顾棣的哥哥顾棠也积极找粮草、抬担架,”。作为红色摄影先驱的顾棣,秉持着“为历史存真,为精神立传”的信念,以镜头为武器,将无数震撼人心的历史瞬间定格。实践队员决心将顾氏一族的红色故事将给孩子们听,期盼着这些故事能像一颗颗种子,在孩子们的心田扎根,生长。

图片3.jpg

图为李老师介绍顾家往事

离顾宅,谋划后续——此次实践活动从过往红色精神中汲取的力量,将通过后续支教活动持续传递,让这份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红色记忆为支教活动注入的不仅是精神内核,更有鲜活的生命力。在离开顾宅的讨论过程中,实践队员们开始回忆那些令人触动的红色细节。顾棣往事的展览板上的“顾棣用赤诚把自己与史料整理捆绑在一起。”毛泽东对顾氏一族评价的展览板上的“毁家纡难,清风劲节。”这些动人细节被拼凑在一起,为课程提供鲜活素材。在后续的支教计划中,队员们已着手将顾氏一族的红色故事融入课程设计。在阅读课上,将顾家老宅的抗战家书在课堂上朗读给孩子们听;在美术课上,实践队员们带领孩子们一起绘制国旗、党旗等图画,在绘画中体悟红色往事。

图片4.jpg

图为队员们对于课程设计的讨论

“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对乡村教育而言,红色文化不仅是珍贵的教学素材,更是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乡村的孩童们不能因地处偏远而不能接受到红色文化的浸润。实践队员们在后续的支教实践活动中将利用红色资源,鼓舞乡村孩子树立远大志向,明白读书不仅为个人发展,更要为国家繁荣、民族复兴贡献力量,使他们在红色精神的激励下,努力学习知识和本领,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

撰稿人:王鑫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