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暮交替,光阴荏苒。华北电力大学“‘童’心筑梦,‘阜’见未来”暑期社会实践队与河北省阜平县凹里村希望小学共同举办的“情暖童心”暑期实践活动落下了圆满的帷幕。实践队员们深深耕植在乡土之间,将知识的火种不断传递下去。支教实践活动为孩子们打开认识世界的窗口、滋养孩子们的心灵、点燃孩子们对于未来的向往。
支教实践恰似培育庄稼,自会铺展开一整个春种秋收的成长故事。每一项活动都是悉心培育的工序:“科学探索”是翻土的犁,破开认知的硬结;“艺术熏陶”是浇灌的水,浸润心灵的缝隙;“文化实践”是施加的肥,厚植成长的根基;而最终的“童声合唱”,便是沉甸甸坠在枝头的收获之穗。
图为实践队员抵达凹里村
以科学探索为犁,实践明真知。要将科学探索的犁在孩子们的认知土壤中深耕,要从知识的播种开始。实践队员们将天文的浩瀚、地理的广阔、海洋的深邃和科技的神秘娓娓道来,孩子们的心间也随之播下好奇的种子。众多充满趣味的科学实践活动也随后徐徐展开,例如讲解太阳卫星模型、地月模型等天文模型,搭建电动马达船等科技产物。“翻土”的过程不全是一帆风顺,孩子们虽在模型制作中遇上不少困难,但队员们陪着他们一步步拆解难题,让未知在实践中逐渐明朗。当科学的模型运转起来,科学的奥秘便随之在指尖绽放。
图为实践队员和孩子们一起做实验
以艺术熏陶为泉,润心育灵性。这汪泉要滋养孩子们心灵的沃土,让孩子们充满欢声笑语。在乐趣横生的手工课程上,孩子们执起“画笔”,让平凡的材料绽放别样光彩;在陶冶心性的阅读课程上,孩子们与文字对话,让心灵在故事里自由徜徉;最后在创意连绵的美术课程上,孩子们勾勒想象,让心底的憧憬跃然纸上。实践队员们的耐心教学和细心关怀,像一汪清泉,滋润孩子们的心灵,让善良、乐观、奉献的种子浸润的饱满,让他们在心灵中生根,只待某日破土而出,最终形成一片向阳的风景。
图为实践队员和孩子们一起阅读
以文化实践为肥,扎根溯本源。这一捧浸润着文化记忆的肥料,正滋润着孩子们心灵的土壤,墨香和古韵在活动中交织迸发。诵读优美的古典诗词,是播种时第一捧基肥,让文化的脉络浸润在孩子们的心田中;绘制精美的手工团扇、制作个性的手工书签是播种种子后第一抹种肥,让充满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灵中生根发芽;制作鲜红的五星红旗,则是为幼苗生长时的追肥,炽热的色彩点燃家国情怀,让民族自豪助力心灵中的庄稼不断成长。那些承载着岁月温度的传统技艺,正以生动鲜活的姿态,与[1] 孩子们乃至实践队员们的生命历程碰撞出共鸣的火花。在日常相处的点滴温情中,实践队员们和孩子们彼此间心灵悄然交融、相互滋养。
图为孩子们展示手工作品
以合唱童声为穗,凝情结硕果。当支教实践的田垄迎来收获时节,孩子们的歌声便成了最饱满的稻穗,在夏日的风中摇曳出金色的回响。乐谱上灵动的音符是孕育穗粒的胚珠,在纸间蓄力成长的力量;课堂里轻柔的手势如拂过的微风,引导着幼苗们向上生长;合唱时稚嫩的童声是最后沉甸甸的稻穗,三者交织成一幅收获的景象。“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随。”孩子们演唱的《虫儿飞》,演绎出了支教活动中实践队员们犹如繁星般,用知识与陪伴为孩子们照亮前路,默默守护着每一颗稚嫩的童心。伴当最后一个音符在空气中消散,孩子们脸上都洋溢着自信与快乐的笑容。或许某天,当他们在人生的田野里回望,会想起这个夏天沉甸甸的歌声,想起曾共同浇灌过的岁月,从而带着这份收获的力量,更坚定的走向远方。
图为孩子们一起合唱
“支教盈年岁月艰,壮心一片刻青山。风尘未得空闲洗,硕果辉煌带笑还。”实践队员们带着一腔热忱而来,在乡村的土地上播撒知识与文化的种子,熬过数个备课的深夜,走过泥泞的乡村小路,只为点亮孩子们眼中希望的光芒。当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唱出对未来的向往,当文化自信的种子在心田扎根生长,所有的艰辛都化作了此刻的甘甜。那些夏日里绽放的成长与感动,终如诗句中所言,篆刻在乡村的青山绿水间,成为孩子们走向远方的力量。
撰稿人:王鑫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