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铁运费贷银承模式: 金融赋能物流降本增效

2025-08-28 14:50:50 编辑:拓

8月19日,国铁广州局与华夏银行广州分行联合创新的“国铁运费贷银行承兑汇票模式”在广州成功试运行。这一看似专业的金融与物流结合的模式落地,实则是双方深入落实《广东省高质量发展2025年重点工作实施方案》中“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要求的具体行动,更标志着铁路物流与金融服务的融合迈入了数字化创新的新阶段。

长期以来,物流企业在铁路运输环节常面临资金周转的现实难题。尤其是中小物流企业,往往需先垫付铁路运费再向客户收回款项,资金占用周期长、流动性压力大,这一“先付后收”的模式不仅制约了企业的业务扩张,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整体物流成本。而“国铁运费贷银行承兑汇票模式”的核心价值,正在于通过金融工具的创新应用,打破这一资金流通的堵点。

该模式的创新点体现在“数据赋能”与“流程优化”的双重突破。国铁广州局依托铁路物流数字化平台,可向银行实时推送物流企业的真实运输数据——包括运量、运费金额、运输频次等核心信息,这些数据成为银行评估企业信用、确定授信额度的关键依据;华夏银行则基于这些数据,为物流企业提供银行承兑汇票形式的融资支持,企业可直接用汇票支付铁路运费,待收回客户款项后再向银行支付。整个过程中,数据替代了传统的抵押担保,线上化操作替代了线下繁琐的审批流程,既降低了银行的信贷风险,也让物流企业能更高效地获得资金支持。

对物流行业而言,这一模式的落地开辟了全新的金融赋能路径。过去,中小物流企业获取融资往往依赖传统信贷,不仅审批门槛高、手续复杂,还可能因缺乏抵押物而被拒贷;如今借助铁路物流数据的信用价值,企业无需额外抵押即可获得针对性的运费融资,资金成本更低、获取更便捷。这种“物流数据+金融服务”的模式,本质上是将铁路物流场景中的“数据资产”转化为“资金活水”,让物流企业轻装上阵——有了更灵活的资金支持,企业可扩大运输规模、优化运力调配,甚至投入技术升级,进而推动整个行业从“粗放运营”向“集约化管理”转型。

此次创新实践也是对“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要求的精准响应。物流成本高企,既源于运输、仓储等直接环节的支出,也受制于资金占用、融资成本等隐性成本。“国铁运费贷银承模式”通过缩短物流企业资金周转周期、降低融资成本,直接减少了行业的隐性成本;同时,资金效率的提升能带动铁路物流资源的更高效利用——比如促使更多企业选择铁路运输这一低成本、低能耗的方式,间接推动全社会物流结构的优化。

铁路物流与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已展现出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强大动能。随着这类创新模式的成熟与推广,不仅能为广东物流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也为全国铁路物流与金融协同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谢晨林)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