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铁“跑腿”双11:中铁快运用“运力+服务”织就民生与经济双赢网》

2025-11-14 18:18:45 编辑:拓

11月1日起,中铁快运启动为期20天的“双11”网购高峰期快运服务,依托国铁集团部署,发挥高铁优势,从三方面优化服务:一是精准投放运力,每日安排超1700列高铁载客动车组、50列预留车厢动车组、37列高铁确认列车及2列整列高铁快运列车,辅以230余列普速列车,并增办339个高铁快运办理站,运力同比增10%;同步开行特快、快速、普速班列强化干线运输。二是优化产品供给,拓展“高铁急送”至196城(最快4小时当日达),针对生鲜、3C、高安全货物提供个性化方案,对冷链产品全程控温保品质。三是完善服务体系,深化与电商、制造业等合作构建“运仓配”模式,应用网络货运平台提升效率;服务花牛苹果等农特产品助农增收;优化“轻装行”“宠物托运”等便民服务,扩大覆盖提质增效,助力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当“剁手党”的购物车遇上“铁老大”的运力网,这个双11的物流战场,正上演着一场“速度与温度”的双向奔赴。

高铁成网,让“爆单”不“堵单”。双11的物流痛点,首在“运力够不够”。今年,中铁快运的底气来自一张“会算账”的高铁网:1700列载客动车组利用富余空间“兼职”运快件,50列预留车厢动车组“专车”待命,37列清晨无乘客的高铁确认列车“整装出发”,还有2列昆明至成都的整列高铁快运列车“火力全开”——高铁运力同比激增10%,再加上230余列普速列车的“兜底”,全国339个高铁快运站织就的“毛细血管”,彻底打通了“最后一公里”。更关键的是,这张网不仅“大”,更“活”。特快班列以160公里时速穿梭于北京上海、沈阳广州之间,快速班列与普速班列则覆盖更长线路,像精密齿轮般衔接起生产端与消费端。

“高铁急送”拓展至196城,4小时门到门当日达——这背后是“即收即运即送”的优先级保障,更是“微信小程序下单”的指尖便利。对生鲜商家而言,冷链运输全程控温的“温控箱”,让花牛苹果的脆甜、云南鲜花的娇艳跨越千里仍“新鲜如初”;对精密仪器企业来说,“高铁专人送”的全程押运,让保密货物比“专人专车”更安心。

更暖的是“向下扎根”的服务:深入农产品市场,为东海黄鱼、新疆葡萄等时令特产定制快运方案;优化“宠物托运”“遗失物品快送”等便民服务,把“麻烦事”变成“省心事”。这种“既要快、又要好,更要暖”的服务逻辑,让双11的物流不仅是“货物流”,更成了“民心流”。

铁路入局,激活经济“一池春水”。双11的物流盛宴,最终要落到“降本增效”的全局棋中。中铁快运的“组合拳”,正悄悄改写物流行业的成本曲线:用铁路干线+公路接驳的“门到门”服务,让全程效率提升30%;而高铁网络的“高时效、低损耗”特性,更让生鲜、医药等高附加值货物的运输成本下降15%以上。这不仅是企业的“省钱经”,更是经济发展的“大文章”。正如业内专家所言:“铁路入局双11,不仅是在分物流一杯羹,更是在用交通优势为经济循环按下‘加速键’。”

中铁快运的“双11”实践,不仅是一场物流能力的集中检验,更勾勒出“交通强国”的生动注脚。当高铁的钢轨与互联网的信号交织,当“铁老大”的严谨与“剁手党”的热情相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更高效的双11,更是一个更有温度、更具活力的中国物流新生态。未来,随着铁路服务的持续升级,这张“流动的民生网”“发展的动力网”,必将承载更多期待,奔向更远方。(袁箭)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