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均50万人次的客流在广州南站的候车厅里交织成流动的烟火气,这座“亚洲最忙高铁站”正循着“十五五”规划的脉络,把“安全为基、智慧为翼、民生为本”的蓝图,织进每一处设施升级、每一次服务优化里。从“流量枢纽”到“温度枢纽”,广州南站的蜕变,正是“人民铁路为人民”最生动的实践注脚。
安全是枢纽的“基石”,也是底气的来源。作为日均到发近50万人次的超级枢纽,广州南站把安全细节嵌进了每一寸空间:候车厅里智能巡检机器人24小时穿梭,既能识别旅客异常行为,也能实时监测消防隐患;站台边缘的防侵入预警系统,用毫米波雷达织起隐形防护网;检票口的“无感安检”设备,让旅客在快速通行的同时,把安全防线前移。这些看不见的“智慧防线”,让“忙而不乱”成了常态——毕竟,只有把安全的底气给足,客流的“流量”才能真正转化为出行的“质量”。
智慧是枢纽的“羽翼”,也是温度的载体。广州南站的“智慧”,从不是冰冷的技术堆砌:站内的“AI导航助手”能根据旅客实时位置规划最优路径,还会贴心提醒“前方扶梯拥挤,建议走直梯”;母婴候车室里的智能温奶器、一键呼叫服务,让带娃出行的旅客少了慌乱;针对老年旅客的“适老化改造”,把自助机字体放大三倍,还配备了“人工帮扶岗”,让技术的便利覆盖每一个群体。就连站内的商铺,也接入了“高铁便民码”,扫码就能查列车信息、预约重点旅客服务——智慧的内核,从来都是“以旅客为中心”。
民生是枢纽的“底色”,也是情怀的落点。广州南站的温度,不止给旅客,也给守在这里的人。车站设立的“职工暖心驿站”,配备了按摩椅、图书角和心理咨询室,让连轴转的工作人员能随时“充个电”;针对夜班职工的“深夜食堂”,每天供应热乎的汤面和点心;“技能提升课堂”则定期邀请业务骨干授课,帮年轻职工快速成长。当职工感受到被关怀,这份温度自然会传递给每一位旅客——就像站台值班员会主动帮行李多的旅客提箱子,客服人员会蹲下来和小朋友耐心沟通,这些细节里的温柔,正是“民生为本”最具象的表达。
在“十五五”规划的指引下,广州南站的蓝图还在延展:未来这里将接入更多城际线路,成为“轨道上的大湾区”核心节点;站内的“数字孪生系统”会实现客流精准预测,让候车体验更从容;“高铁+物流”的功能也将进一步升级,让枢纽不仅是旅客的中转站,更是物资的快速通道。而这一切的核心,始终是那颗“以心筑枢纽”的初心——毕竟,最好的标杆从来不是“最繁忙”,而是“最懂你”。(陈婷)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