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市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持续深化推进,这一聚焦日常工作表现、注重实绩实效的评价机制,正日益成为激励广大公务员担当作为、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实践证明,发挥好平时考核的“指挥棒”与“风向标”作用,对于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助推武汉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平时考核是精准识人的“透视镜”,打破“年终定乾坤”的局限。 传统的年度考核往往侧重于年底“一锤定音”,容易导致评价结果片面化,难以全面、客观反映公务员在日常工作中的真实状态和能力水平。武汉推行的平时考核,将考核周期缩短,频率增加,通过对公务员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处理日常业务、服务人民群众等方面的常态化、近距离观察,实现了对干部工作实绩、能力素质、作风状态的动态跟踪和持续评价。这种“过程管理”模式,如同安装了“高清探头”,能够更清晰地识别出谁是真正的“老黄牛”、谁是关键时刻顶得上的“闯将干将”,有效避免了“平时不算账、年终凭印象”的弊端,使考核结果更加精准、服众。
二、平时考核是激励担当的“助推器”,树立“实干论英雄”的导向。 考核的价值在于运用。武汉在平时考核中,坚持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的选拔任用、职级晋升、评优评先、教育培训等直接挂钩,让“优者奖、庸者让、劣者汰”的导向更加鲜明。对于在平时考核中表现突出、成效显著的干部,及时给予表彰奖励,优先考虑任用;对于考核反映出的能力短板和作风问题,及时进行提醒谈话、安排针对性培训,督促整改。这种“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信号,有效激发了公务员队伍的内生动力,引导大家把心思和精力聚焦到干事创业上,形成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从而不断提升政府整体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平时考核是提质增效的“催化剂”,促进个人成长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平时考核不仅是管理手段,更是促进干部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定期反馈考核结果,帮助公务员清晰认识自身优势与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实现自我改进和提升。对于组织而言,平时考核积累的大量数据和分析,有助于准确把握队伍的整体结构和能力状况,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规划提供依据。当前,武汉正处在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引领中部地区崛起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一支斗志昂扬、能力过硬的公务员队伍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做实做细平时考核,能够有效引导广大公务员将个人奋斗融入城市发展大局,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以每个岗位的“小进步”,推动武汉整体发展的“大跨越”。
四、持续优化完善,让平时考核在实践中行稳致远。 当然,平时考核也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的工作。要持续优化考核指标设置,增强科学性、差异性,避免“一刀切”;要注重减轻基层负担,创新考核方式方法,提升考核效率和公信力;要强化结果反馈与沟通,真正发挥考核的诊断、指导和激励作用,避免“为考核而考核”。
总而言之,武汉市深入推进公务员平时考核,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有力举措。期待这套机制不断完善,真正考出压力、考出动力、考出活力,激励全市广大公务员在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为武汉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墨客”团队、罗汉寺街道办事处 黄淳仪)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