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让热搜重归清朗,为网络空间注入理性之光

2025-09-30 10:15:49 编辑:拓

本网9月30日讯 算法黑箱与流量陷阱操纵下的热搜榜单,正经历一场必要的纠偏。

近期,中央网信办连续约谈多家网络平台,并部署开展“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专项行动,一系列措施传递出明确信号:网络空间的公共入口不能再被情绪和虚假裹挟,必须回归秩序与理性。

这不仅是监管层面的重要动作,更是对广大网民共同心声的回应。

一、 热搜乱象:失真、误导与操控

打开一些平台的热搜榜,不难发现其内容已严重偏离公共价值轨道。明星琐事长期霸屏,恶意炒作层出不穷,真假难辨的信息泛滥成灾。

国家网信办在查处今日头条和UC平台时指出,这些平台“在热搜榜单主榜呈现不良信息内容”,甚至“在落地页面置顶呈现相关话题”,进一步破坏了网络生态。

这些乱象可归结为三大问题:

一是失真。花钱“砸”出来的热搜、为流量“刷”出来的热度层出不穷,热搜榜单上充斥着捕风捉影的“小作文”和人为制造的“信息茧房”。

二是误导。一些平台在热搜榜单主榜扎堆呈现极端敏感恶性案事件词条,传播非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涉及网络暴力、未成年人隐私等敏感话题。

三是操控。情绪被当作商品反复消费,身份、性别、地域等标签被恶意用于炒作,挑动群体对立,大量负面情绪在算法黑箱里迅速扩散。

二、 乱象根源:算法偏离与责任缺失

这些乱象的背后,既是技术应用的异化,也是平台价值的迷失。

算法不应成为流量的奴隶。某种程度上,热搜榜单已变成了平台的“自留地”,内容判断的标准藏在“黑箱”里,呈现的结果与公众期待严重背离。

有观点认为,热搜热榜是“算法说了算”,只反映“热度”,不讲价值观。但这种观点站不住脚。算法是人写的,当然要由人负责、受人监督。

平台作为信息内容管理主体,存在双重失效:既没有有效拦截不良信息,又通过算法放大传播。这种“幕后小编”的人为干预和“茧房制造机”的无限投喂,本质上是赤裸裸的流量操控。

三、回归正道:公共价值与平台责任

整治乱象不是为了抑制言论,而是为了重塑公共讨论空间。

热搜机制本质上是一种价值筛选和议程设置。它决定用户“看什么”“先看什么”,也潜移默化引导着公众注意力的流向。

平台需要认识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型网络平台已具备公共基础设施属性,绝不能将流量置于责任之上。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明确要求,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应坚持主流价值导向,优化信息推荐机制,加强版面页面生态管理。

平台应当减少八卦娱乐内容的过度曝光,增加时政新闻、科普知识、文化作品等优质内容的权重;对敏感事件坚持“权威信源优先”原则,杜绝非权威信息的无序传播。

据媒体报道,在近期被约谈的平台中,今日头条因在热搜榜单主榜呈现不良信息内容而被处罚,UC平台也因扎堆呈现极端敏感恶性案事件词条而受到处理。

这些案例只是网络生态治理的一个开端。

清朗网络空间的建设,不仅依靠监管的持续发力,更需要平台的自我革新和广大网民的共同参与。当算法设计开始注入公共价值的基因,当热搜榜单重现公共议题的理性讨论,我们的网络空间将不再是情绪与虚假的角斗场,而成为连接亿万网民的精神家园。

(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墨客”团队、罗汉寺街道办事处 陈泽宇)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